物流标准化
发布时间:2024-11-22 16:00:45
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物流标准化的含义:
(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标准来实现的。因此,制定、修订和贯彻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
(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物流标准化系统特点:
(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像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广州到长春物流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闲难。
(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3.物流标准化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
(1)简化。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2)统一化。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3)系列化。系列化是对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
(4)通用化。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5)组合化。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出若干组合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拼合的标准化形式。
4.物流标准化具体内容:
(1)物流标准体系表;
(2)物流设施标准。物流设施标准包括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标准、物流设施、集装化器具、物流设备;
(3)物流信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框架可以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和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5.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框架内容: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框架可以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和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6.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发展很快,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志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
(2)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
(3)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盲目。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7.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2)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
(3)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4)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5)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8.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内容:物流核算、统计的规范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这一标准化包含下述内容:
(1)确定共同的、能反映系统及各环节状况的最少核算项目;
(2)确定能用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并可为情报系统收集储存的最少的统计项目;
(3)制定核算、统计的具体方法,确定共同的核算统计计量单位;
(4)确定核算、统计的管理、发布及储存规范等。
9.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2)企业积极配合标准的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
(3)科研机构相互协作,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10.物流墓础模数尺寸标准:基础模数尺寸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制定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时,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为规定的尺寸标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尺寸的复杂性,使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并成为系列化的基础。’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应以其为依据
11.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12.物流标准分类如下:
(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主要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等。
(2)分系统技术标准主要有:①运输车船标准;②作业车辆标准;③传输机具标准;④仓库技术标准;⑤站台技术标准;⑥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⑦货架、储罐标准。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物流工作标准是对各项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制度。
物流作业标准是指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这是实现作业规范化、效率化以及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
13.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基点: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14.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广州到哈尔滨物流配合性是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必须体现的要求,衡量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成败,配合性是重要的标志。配合性不好,物流效率、经济效果便无从谈起。具体来讲,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标准来解决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就物流系统而言,下述范围的配合性是很重要的:
(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也是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包装环节的配合性;
(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
(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净高度、门高、门宽、通路宽度等)的配合性;
(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
(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
(6)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
(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
物流标准化的含义:
(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标准来实现的。因此,制定、修订和贯彻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
(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物流标准化系统特点:
(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像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广州到长春物流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闲难。
(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3.物流标准化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
(1)简化。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2)统一化。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3)系列化。系列化是对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
(4)通用化。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5)组合化。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出若干组合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拼合的标准化形式。
4.物流标准化具体内容:
(1)物流标准体系表;
(2)物流设施标准。物流设施标准包括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标准、物流设施、集装化器具、物流设备;
(3)物流信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框架可以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和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5.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框架内容: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的框架可以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和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6.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发展很快,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志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
(2)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
(3)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盲目。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7.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2)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
(3)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4)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5)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8.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内容:物流核算、统计的规范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这一标准化包含下述内容:
(1)确定共同的、能反映系统及各环节状况的最少核算项目;
(2)确定能用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并可为情报系统收集储存的最少的统计项目;
(3)制定核算、统计的具体方法,确定共同的核算统计计量单位;
(4)确定核算、统计的管理、发布及储存规范等。
9.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2)企业积极配合标准的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
(3)科研机构相互协作,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10.物流墓础模数尺寸标准:基础模数尺寸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制定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时,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为规定的尺寸标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尺寸的复杂性,使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并成为系列化的基础。’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应以其为依据
11.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12.物流标准分类如下:
(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主要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等。
(2)分系统技术标准主要有:①运输车船标准;②作业车辆标准;③传输机具标准;④仓库技术标准;⑤站台技术标准;⑥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⑦货架、储罐标准。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物流工作标准是对各项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制度。
物流作业标准是指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这是实现作业规范化、效率化以及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
13.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基点: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14.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广州到哈尔滨物流配合性是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必须体现的要求,衡量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成败,配合性是重要的标志。配合性不好,物流效率、经济效果便无从谈起。具体来讲,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标准来解决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就物流系统而言,下述范围的配合性是很重要的:
(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也是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包装环节的配合性;
(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
(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净高度、门高、门宽、通路宽度等)的配合性;
(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
(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
(6)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
(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